[ lǜ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740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律姓主要源自:风姓、姬姓、嬴姓。
律姓起源一
源于风姓,出自上古帝王伏羲氏之后裔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伏羲氏出自汤古氏,以风为姓氏,堪称中国第一姓。古时,“风”字为“颺”,后代因居水边而改为“汤”,因此,伏羲氏之子有十,皆称汤氏。
在汤氏分衍的后裔子孙中,有人被封于日律(今河南固始),遂以邑名为姓氏,称日律氏,亦称汤律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汤氏、律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律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帝王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少典氏第十二代为黄帝轩辕氏,其父为少典国君启昆,母为附宝,是启昆之长子。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又名荼,字玄律,因生长于姬水(今河南新郑潩水),又得姓为姬,成为姬姓的鼻祖。
在黄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玄律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律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律姓起源三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学者游律子,属于以为氏。据史籍《英贤传》记载:“游律子著书一篇,言法家事。”游律氏出游棣子,他以法家律学为本,又称为游律子,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学者,为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先秦法家的法学,在汉朝以后称为律学,即由游律子而启。律,在古代是刑书之称,因此,律学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律学滥觞于秦,兴起于汉,繁荣于魏晋,隋唐集大成;至宋元趋向衰落,明清复兴,迄清末而终结。按法家者流,法学、律学皆出于理官。自李悝著《法经》之后,则有商鞅、申不害、处子、慎到、韩非、游律子诸人,并皆有著作,均列在《汉志》法家之中。在战国时期,此学最盛。中国传统的法律学术从汉朝时期开始,逐渐转变成为一种依据儒家经典对制定法进行讲习、注释的学问,历史上称之为“律学”。“律学”主要是从文字、逻辑和技术上对法律条文进行详细解释,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刑罚的宽与严,肉刑的存与废,律、令等法条的具体运用,以及礼与刑的关系等。因此,律学仅仅是对现行制定法的条文和词句作文字上的注解,以期服务于法律的具体施行。
律学之肇,在游律子所著的《游律子》中可视端倪。而后经汉、唐、宋诸朝,律学从开始的衰落趋势到元朝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全面衰落的事实,律博士的设置和通过科举选拔法律人才的途径,均被废弃。元朝时期,代表汉文化的唐、宋法律体系在整体上遭到了轻忽,律学亦不例外。至明朝,在否定元朝政治统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元朝对律学的政策,鼓励对律、例和“大诰”的学习与讲读。相对于元朝而言,律学在明朝大有复兴之势,也产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律学成果。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和士人兴趣的淡漠,律学并未真正中兴起来。到了清朝,较之明朝情况略有不同。鸦片战争以前的前清时期,古文经学兴盛,考据之风盛行,这使得整理、考订、辑校前朝法律典籍和律学著作的活动,成了前清律学的一大贡献和特色。尤其是清律继承明律“讲读律令”的规定,极大地推动了律学的发展,出现了像王明德、吴坛、沈之奇、薛允升、沈家本这样的律学大家。律学方法和律学成就也远超前朝,如应用律学、律史学、比较律学以及古律的辑佚和考证等都成绩卓著,一批堪称经典的律学著作,如《读律佩觹》、《大清律例通考》、《大清律辑注》、《唐明律合编》、《历代刑法考》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以致清朝时期律学成为传统中国继魏晋、汉、唐以后律学发展中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但在清朝,律学已不再是推动国家创制基本法典“律”的原动力之一,而这一点正是汉、唐律学作为显学的重要特征。据研究,清朝律学同样承前陋习,最终沦为民间刑名幕友的私家之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救亡图存的危难年代,大批前清的士人和晚清的知识分子为变法图强的愿望所驱使,对法律和法律学术有了一种使命感,这使得晚清的律学和从西方引进的法学在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学术体系中首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律学著作和法学著(译)作也大量出现,法律学堂和法律学术专业刊物也兴办起来。然而,其法律学术的兴盛,严格说是法学在中国的开端和传统律学的终结。
在游律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分称游氏、律氏,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四
源于官称,出自汉朝时期律令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汉朝时期,朝廷设有律令师官位,为校尉、州刺使之下的隶属官职,负责掌管辖区范围内的法律。
在律令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律氏,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五
源于官称,出自三国后期曹魏国律学博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三国后期的曹魏明帝曹睿在太和元年(公元227年),设置了律学博士,官六品,秩六百石,专门负责讲授律令,隶属于廷尉。到了晋朝时期,律学博士之官称沿袭;一直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陈国、北齐国等亦沿袭,只有南梁国改称为胄子律博士。在隋朝时期,律学博士为大理寺下属,唐朝因之。到宋朝时期仍回复称律学博士,隶属于国子监。
在历朝历代律学博士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律氏,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六
源于官称,出自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律学祭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律学祭酒,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后赵国开国君主、羯族人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公元274~333年)所设置,职责是掌管教授律学。
在律学祭酒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律氏,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七
源于契丹族,出自大辽国契丹族选刺部(遥辇氏部落)耶律氏家族,属于复姓汉化省文简化为氏。该支律氏为耶律·阿保机的后代,以复姓耶律氏省文简化为姓氏,称律氏。
耶律·阿保机:(公元872~926年),名亿,字阿保机,小名啜里只;契丹国霞濑益石烈(县)耶律弥里(乡)人(今辽宁林西木叶山)。著名的大辽国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出身于契丹族选刺部(遥辇氏部落)耶律氏贵族家庭,父亲叫耶律·德祖撒剌的,母亲是宣简皇后萧氏。耶律阿保机是他们的长子。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唐末咸通十三年(公元873年),逝世于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终年五十三年岁。耶律·阿保机的名字是由他母亲起的,因为他的母亲梦见太阳堕入怀中而有孕,出生时室内又有神光异香,因而起此名,其契丹和达斡尔语意为:吸收了光亮。耶律·阿保机从小聪敏过人,三月能走路,一周岁就能说话,预知尚未发生的事。虽然刚换乳牙,说话必涉及世务。当时他伯父当遥辇氏部落联盟掌管军国大事的大首领“于越”,耶律·阿保机有什么疑问就向伯父咨询。长大后的耶律·阿保机长大后身高九尺,丰上锐下,精神十足,目光射人,勇善射骑,明达世务。他展弓力达三百斤,初当管众人的官“挞马狨沙里”。当时小黄室韦不附,耶律阿保机以计降了他们;并讨伐攻克了越兀、乌古、六奚、比沙狨等契丹诸部。
公元901年,耶律·阿保机任选为刺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专职征讨,连破了室韦、突厥、奚族所辖剌哥,俘获甚众。在努力兼并了契丹族各部后,于唐末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牲口十万,驼、马、牛、羊不可胜数。之后,他在潢河南岸建立了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该地,积极发展农业、商业。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契丹诸部推选为契丹可汗。之后,他任用汉人韩延徽等辅政,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在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族人(今达斡尔族先民)创建了大契丹国(辽国),他理所当然地当了首位皇帝,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耶律·阿保机在权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
耶律·阿保机逝世后,葬于祖陵(今辽宁林西木叶山),庙号太祖,史称“辽太祖”,耶律氏成为辽国的国姓。在辽太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家族姓氏汉化省文为单姓律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八
源于高车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高车族斛律氏部落,属于复姓汉化省文简化为氏。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称其为“丁零”,漠北人又称其为“敕勒”、“铁勒”、“狄历”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自号狄历,春秋时期称作赤狄,原始居地在今贝加尔湖一带,史学家认为,中国自商、周至隋、唐历史上所称的鬼方、丁零、高车和铁勒,为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鬼方对商、周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丁零对漠北匈奴国家的兴亡和中原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高车对于柔然汗国和北魏(拓跋魏),铁勒对于突厥汗国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高车和铁勒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占据着漠北漠西广大地区;其足迹所至,更遍及今日中国新疆天山南北和内蒙、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动向,不仅同柔然汗国、突厥汗国盛衰兴亡关系很大,而且对中国北魏隋唐的历史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导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镇起义,高车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领土大扩展,铁勒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丁零、高车、铁勒是今维吾尔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车、铁勒的历史是今日维吾尔民族远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北魏政权连续九次发动了对敕勒部的战争,虏获六十余万人,置于漠南各地,当时还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地区服属于柔然。至公元五世纪末,柔然在北魏政权的打击下趋于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罗率众十余万西迁,后在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建立了高车国(公元487~541年),共历七主,前后约五十五年。高车国向南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门户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势力东北至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北达阿尔泰山,西接乌孙西北的悦般,东与北魏相邻,最后,高车国灭于柔然。
高车族有斛律氏部族,以部为姓氏,称斛律氏,为当时敕勒族中一支较强大的部落,族人皆骁勇善战,在南北朝时期曾出了斛律·金、斛律·光、斛律·羡等著名将领,其后裔大多融入鲜卑族,后再汉化为汉字单姓律氏、斛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九
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属于复姓汉化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昌意,季子悃,迁于于北土后,统党项为拓跋氏,至郁律生二子长曰沙莫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衍传北朝北魏道武帝,黄帝第一百零二代谱系),拓跋·郁律的嫡支子孙后改为复姓长孙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表长孙氏下并云:“长孙氏出自拓跋郁律,生二子,长曰沙漠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卽后魏道武皇帝祖也。沙漠雄,为南部大人,后改名仁,号为拓跋氏(拔拔氏),至北魏孝文帝以拓跋(拔拔)为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
在拓拔·郁律的庶支子孙中,还有称郁律氏者,亦称野律氏,后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律氏、郁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律姓起源十
源于满族,出自辽国时期回鹘族述律氏部落,属于复姓汉化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舒穆鲁氏,亦称伊拉里氏,源出辽国时期耶律氏,金国时期改称移刺氏,明末后金时期并附为满族,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多冠汉姓为律氏、耶氏、刘氏、王氏、李氏、郑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述律氏,亦称舒禄氏,满语为Sulu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汉义为“白马”,源于辽国时期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之后中的回鹘族,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律氏、苏氏、徐氏等。
⑶.满族述律氏,亦称术鲁氏、珠鲁氏,满语为Juru Hala,汉义为“双”,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金国时期库莫奚族,世居赫舍里河流域(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冠汉姓为律氏、鲁氏、惠氏等。
律姓起源十一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周王室大夫颜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颜率,战国时期周王室大夫,以思维敏捷、言语灵惠著称。在当时民众的眼中,颜率可以说是“名嘴”之一,后成为东周王室的重臣太师。
颜率的“率”字读音作lǜ,在其后裔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字“律”为姓氏者,称律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伏羲氏、黄帝、游律子(游棣子)、颜率、拓拔·郁律、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楚材。
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六百零八位,多以辽东、河西、平阳为郡望。
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双鸭山市、大庆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宁安市、黑河市,辽宁省的阜新市、鞍山市、沈阳市新民县、辽河市、锦州市、抚顺市、葫芦岛市绥中县、四平市、松原市、朝阳市北票市、本溪市,吉林省的梨树县,北京市市的通州区、房山区,河北省的唐山市玉田县、石家庄市、沧州市沧县、南皮县、石家庄市深县、黄骅市、邯郸市魏县、衡水市、廊坊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济阳县、长清区、青岛市胶州市、泰安市岱岳区、潍坊市、临沂市、安丘市、邹城市、日照市、无棣市、德州市乐陵县、济宁市泗水县、曲阜市、新泰市,山西省的临汾市尧都区,安徽省的宿州市灵璧县、萧县,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淮阳县、商丘市,浙江省的宁波市慈溪县,江苏省的徐州市、昆山市、镇江市,浙江省的嘉善县,天津市的塘沽区,内蒙自治区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包头市、锡林郭勒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美国等地,均有律氏族人分布。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大狐氏的郡望为①即今山西临汾。
辽东堂:以望立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一、律lǜ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长治及吕梁地区,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梦溪笔谈》注云:“王莽时有律人。律人,官名,或以为氏。”此当以官为氏。
2、又注:“或斛律氏、耶律氏后改为单姓。”斛律氏,代北复姓;耶律氏。辽姓,出契丹族。汉代有律子公。
二、律
律姓分布:河南遂平、吉林扶余、安徽淮南、内蒙古林西、台湾、山东长鲁、泰安、邹县、河北蓟县、辽宁北票、陕西渭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律姓起源:
1、汉王莽时有律人,见《梦溪笔谈》。律人为官名,或以为氏。亦见《姓苑》。
2、或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
律姓名人:
律人公,汉时人。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大狐氏的郡望为①即今山西临汾。
辽东堂:以望立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一、律lǜ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长治及吕梁地区,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梦溪笔谈》注云:“王莽时有律人。律人,官名,或以为氏。”此当以官为氏。
2、又注:“或斛律氏、耶律氏后改为单姓。”斛律氏,代北复姓;耶律氏。辽姓,出契丹族。汉代有律子公。
二、律
律姓分布:河南遂平、吉林扶余、安徽淮南、内蒙古林西、台湾、山东长鲁、泰安、邹县、河北蓟县、辽宁北票、陕西渭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律姓起源:
1、汉王莽时有律人,见《梦溪笔谈》。律人为官名,或以为氏。亦见《姓苑》。
2、或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
律姓名人:
律人公,汉时人。
一、律lǜ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长治及吕梁地区,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梦溪笔谈》注云:“王莽时有律人。律人,官名,或以为氏。”此当以官为氏。
2、又注:“或斛律氏、耶律氏后改为单姓。”斛律氏,代北复姓;耶律氏。辽姓,出契丹族。汉代有律子公。
二、律
律姓分布:河南遂平、吉林扶余、安徽淮南、内蒙古林西、台湾、山东长鲁、泰安、邹县、河北蓟县、辽宁北票、陕西渭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律姓起源:
1、汉王莽时有律人,见《梦溪笔谈》。律人为官名,或以为氏。亦见《姓苑》。
2、或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
律姓名人:
律人公,汉时人。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大狐氏的郡望为①即今山西临汾。
辽东堂:以望立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一、律lǜ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长治及吕梁地区,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梦溪笔谈》注云:“王莽时有律人。律人,官名,或以为氏。”此当以官为氏。
2、又注:“或斛律氏、耶律氏后改为单姓。”斛律氏,代北复姓;耶律氏。辽姓,出契丹族。汉代有律子公。
二、律
律姓分布:河南遂平、吉林扶余、安徽淮南、内蒙古林西、台湾、山东长鲁、泰安、邹县、河北蓟县、辽宁北票、陕西渭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律姓起源:
1、汉王莽时有律人,见《梦溪笔谈》。律人为官名,或以为氏。亦见《姓苑》。
2、或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
律姓名人:
律人公,汉时人。
其他姓氏
[ 律 ]的同部首字 - [ 彳 ]部